2005年1月23日 星期日

東風之星最終話

聽到一向開朗,千杯不醉的朱老大病了,並且艱辛地和病魔搏鬥,令我想起了一些塵封往事……故事開始於五年前,2000年初我們和合作夥伴針對一個車型進行導入大陸生產的商談,後來談判陷入膠著,因此合作夥伴就利用我們賣給他們的兩台樣車,進行土法練鋼式的拷貝,但生產出來的樣車只能說是七分像,在他們的要求下,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,我公司開始派人協助他們,像針對女人整型失敗的臉龐進行翻修,拷貝的產品不符合要求的原因,在於他們只拷貝了產品的型貌,精神並沒有複制,所謂的精神就是制度,就是生產過程中員工所投注的熱情,及管理者嚴格而不妥協的態度,而這些恰恰是短期內無法複制的。
  朱老大是最後一批去協助他們進行生產質量改善的人,因為他的表現最好所以被留了下來,之前也有兩批人做同樣的事,而我就是帶他們披星戴月,深入內陸的人。我跟朱老大的相逢就是在那個偏遠的中國內陸城市,也許是在異鄉所建立的革命情感,因此更加地情堅誼厚。
  東風之星是她的名字,希望她如星星般閃耀動人,如星星般拯救積弱不振的業績,因此給了她這個背負所有歷史責任的名字。在2002年初我帶著她到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進行市場調查,我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讓合作夥伴認清事實,在接下來的一年多便由朱老大接手進行一系列的改造工作。其間經歷了許多人事變革,我在2004年初結束和她的一段情,由大陸人接手市場策劃工作,我在大陸的工作期間,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"說實話與不說話",當大陸人極度自信時我常說實話潑他們冷水,像是生錯朝代的魏徵,下場自然不用多說了……。
  2004年4月她在深圳猶抱琵琶半遮面地登場,聲勢浩大但隨著不間斷的質量問題,像是變了調的戲碼,匆匆退場,銷量一直在雙位數中徘徊,朱老大一直承擔著巨大的壓力……想到年前在醫院見到朱老大的樣子,誠摯地希望他趕快好起來。
  東風之星,造就了很多人世間的悲歡離合,牽引著很多人的緣分到未知的地方為她奮鬥,戲雖然在彼岸仍在上演,但隨著朱老大的返台養病,對我而言,戲已落幕,也許沒有太多掌聲,但我們都已盡力,都無愧於心,希望所有曾經為她努力過的人,都能平安幸福,東風之星,加油,朱老大,加油!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