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很簡單的道理,卻是很難的一件事,在我看完"明朝那些事兒"這本書後,很有感觸的一句話。
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,卻依然要繼續,這是人生的最大悲哀!
中國如果要選最認真的皇帝,祟禎可能是其中之一,但最認真卻不是最成功的,他雖然勤儉自律、清心寡欲、勵精圖治,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,但最終這位比前朝幾代皇帝都要賢明的君主,“非亡國之君,當亡國之運”,自縊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。
我們常說以史為鑒,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種說法太理性了,我常置身在書中的歷史情境中,我發現當生死交關時,很多事真得不容易。
作者認為,幾千年來其實歷史沒有變化,技術變了,衣服變了,飲食變了,這都是外殼,裡面什麼都沒變化,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,轉來轉去,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,該殺的人還是要殺,岳飛會死,袁崇煥會死,再過一千年,還是會死。所有發生的,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,能超越歷史的人,才叫以史為鑒,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,因為我們自己的欲望和弱點。
所有的錯誤,我們都知道,然而終究改不掉。
能改的,叫做缺點,不能改的,叫做弱點。
能超越歷史的人,還是有的,我們管這種人,叫做聖人,是稀有動物。
十年前我看了"萬曆十五年"一書,體會到明朝歷史的"混沌理論(Chaos theory)與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",但今天看了"明朝那些事兒"後,才知道歷史的發生還是有其必然性的,如果喜歡以史為鑑的人一定會喜歡這本書。
以前我在大陸旅遊時,最祟拜的人就是徐霞客,我去過的每個地方他在四百年前就來過,我常羨慕他不用花門票,不用人擠人,還可悠閒在石壁上提字寫遊記,我沒想的是在那個年代,沒飛機沒火車,沿路有土匪路霸,有暴雨風雪,他常常是一人獨行,沒有手提行李箱,穿著布衣,拿著拐杖,穿著草鞋,憑藉自己,遊歷天下,只為了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過人生。
這種人生我很嚮往,但不是這輩子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