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

世博大趕集

今年最熱門的活動也是最傻的活動大概就是去上海看世博了,
世博的奇觀在於可以在全球最不喜歡排隊的國家,
讓所有人花80%以上的時間排隊,
像是一場機會教育,也像是對中國民情的諷刺。


        第一屆世博會(萬國工業博覽會)於1851年5月1日在英國的倫敦舉辦,當時的英國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強國。為了顯示國家的力量與自豪,1851年英國政府耗用了4500噸鋼材和30萬塊玻璃,在倫敦海德公園建成了一座長達1700英尺,高100英尺的"水晶宮"(後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)。這座以玻璃裝飾的鋼結構建築裏,陳列了由維多利亞女王通過外交途徑邀請來的10個國家的展品,包括當時令人矚目的引擎、水力印刷機、紡織機械等。
 

        像是趕場般地我在六個小時內逛了十六個展館,雖然有很多都是我逛了以後還記不住名字的國家,特別是一些非洲或東歐的小國家,有些場館已淪為紀念品賣場或商業宣傳用途失去世博的意義,除此之外,世博的場館規劃及展示內容還是可以反應各國的經濟實力,只可惜人真得太多,時間真得太少,所以要仔細參觀一些大國的場館,真得要有很大的耐心。
 
  韓寒的文章一語道破世博:「我覺得不是世博會會給中國帶來什麼,而是中國會給世博會帶來什麼。因為本來世博會並不是一個規模如此大的展會,隨著資訊流通便捷,世博會正在漸漸式微,是中國將世博會升格了。有點像某些在國內非常火的品牌,經過了宣傳,你穿在身上覺得牛逼的不行,奢華的不行,出國一打聽,原來是二線的。」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世博95%以上都是中國人,外國人真得是少到不行,世博像是一堆中國的鄉巴佬,到大觀園湊熱鬧,各場館展什麼不重要,那裡人潮多,有話題就往那擠。
   2010年我在上海見證了全球最大的活動,就像看了一場電影,主角是誰不知道,演什麼不知道,結局是什麼不知道,只知道看的人很多,而且大家都說好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