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相逢飲冰室

北京地鐵站的一個”梁啟超故居”指標吸引了我的好奇心,
趁著一個小時的空檔朝小巷弄鑽去,
原以為住了四五十年的老北京對小巷弄應該最熟悉,
問了幾個人沒人知道梁啟超故居,
也許在他們的記憶中,梁啟超比不上旁邊宅子的小王,
幸運地遇到一個中年人,他幫我指引了迷津,
但帶上一句,不過就是個破宅子,啥都沒有,路有點遠,
讓我的心有點涼了一截,不過我還是朝故居走去
轉過二個胡同,我又迷路了,很難想像在現代化的北京城
胡同是另一個世界,十幾年來胡同也在進步,
但改變的僅是每個轉角都多了一個公共衛生間,

北京城縱橫交錯大大小小的胡同,編織出古都悠久的歷史與文化,
如果你在那一條條灰墻灰瓦靜謐的胡同中仔細尋覓,
你會感悟到時代的變遷與世事的滄桑。
無意間還可能發現一些歷史名人在胡同中留下的足跡……
因為這樣的想法,讓我一路尋找消失在歷史中及人們記憶中的飲冰室


迷失在小胡同裡的我原本已打算放棄,
卻在離開時往主幹道走的路旁看到了尋覓已久的故居門牌,

北溝沿胡同,明朝稱學房胡同,清乾隆時稱官學胡同,
宣統時稱北溝沿。因昔日從東直門北小街北京站是一條排水溝,
此處位于水溝沿,故得此名。該胡同23號,便是梁啟超在京時的住所。

「飲冰」源於《莊子·人世間》一句話:「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,吾其內熱乎?」,梁啟超以此表其憂國憂民之心,並從此自號飲冰室主人。
梁啟超聰穎過人,「8歲學為文,9歲能綴千言」,11中秀才,16中舉人,被譽為「嶺南奇才」 並擔任過不同政府的司法總長,財政總長,若非生在亂世,否則一定是王佐之臣。

梁啟超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兒女的教育,他的九位兒女中,都成為不同領域的專家:梁思成(建築學家);梁思順(詩詞研究專家);梁思永(考古學家);梁思忠(國民黨校官);梁思庄(圖書館學家);梁思達(經濟學家);梁思懿(社會活動);梁思寧(共產黨改革份子);梁思禮(火箭控制系統專家)。梁氏教導孩子唸書,有所謂的「三步讀書法」,即〔鳥瞰,解剖,會通〕鳥瞰即精略了解大概,明確重點;解剖即將各部分仔細鑽研,重要處細解剖,疑難處細研究,有所得則記憶之;會通即上下左右貫通,將全書全面徹底了解而後已。 奕承及奕帆的學習我也將依此精神教導之。

梁啟超故居頗令我失望,但重新認識的梁啟超卻是此行最大的收穫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