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son在五個月的時候就會扶著東西站立了,但可能是因為他身體過重,或身形較長造成重心較高,加上Eason是比較謹慎膽小的個性,怕跌倒而不太敢站立行走,所以他在一歲之前都還是以爬行為主,基於讓他順其自然成長,也沒有特別買學步車讓他玩,不過手臂強健的他在11個月時已能扶著欄桿行走。

在滿13個月的今天,Eason終於在食物的誘惑下走了快十步,現在的他也已經可以輕易地從一樓爬樓梯上二樓了,也許在一個月內他就會以走代替爬行了,為了滿足他好動的個性,我們也買了玩具車,溜滑梯等大型玩具準備消耗他充沛的體能,讓我們可以不用整屋子追著他跑。
等Eason會走後,他就有自己的行動能力了,可能慢慢地不會像現在一樣喜歡依偎在我們身旁撒嬌了,也許現在希望他趕快獨立的我們,又會懷念他賴在我們身旁的日子,這就是身為人父的矛盾。

有此一說:
嬰兒在1周歲前是不適宜學走路的,應該讓他們學爬,否則就會影響嬰兒視力的正常發育。因為嬰兒出生后視力發育尚不健全,他們都是些“目光短淺”的“近視眼”,而爬行可使嬰兒看清自己能看清的東西,這便有利於嬰兒視力健康地發育﹔相反,過早地學走路,嬰兒因看不清眼前較遠的景物,便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,這樣會對嬰兒嬌嫩的眼睛產生一種疲勞損害,多次反復則會損傷視力,這就好比近視眼不配戴眼鏡可使視力越發下降一樣。
另一方面,嬰兒學爬行一般是在室內進行,這可避免室外強光對眼睛直接刺激,而學走路一般是在室外進行,這便會不可避免地造成強光對嬰兒眼睛的損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