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種花後發現生命的慣性,花總在屬於她的季節綻放,種子常在屬於它的季節萌芽,有時候不小心撒了一地的種子,卻在幾個月後才慢慢冒出頭來。而天敵們也跟花花一樣,總是在適合他們的季節出沒。
生命的慣性,讓我想起「十七年蟬」,2004年5月,在美國東部,數以億萬計的「十七年蟬」從泥土蜂湧出來,覆蓋大地,混聲合唱,兩星期後又全歸寂靜消失。此現象,每隔十七年出現一次,週期十分準確。美國科學家經多年觀察和研究,發現蟬的生命週期大多是質數。以美國北部為例,蟬的週期是十七年;南部蟬的週期是十三年。為什麼牠們的生命週期是十七和十三年,而不是其他年數呢?科學家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減少在地面上生活遭遇天敵(例如:雀鳥)的機會率。舉例說,蟬的生命週期若是十二年,那麼牠就會受到那些生命週期為一年、二年、三年、四年、六年和十二年的天敵威脅,生存率大大降低。因此,十七年蟬和十三年蟬選擇了質數的生命週期,牠們種群的數量得以穩定保存。蟬在泥土下蟄伏十多年,到了某一特定週期後,破土而出,進行蟬蛻,展翅飛翔,盡情高歌鳴叫。出土後的蟬,在地面上生活只有兩星期,短暫的生命包括歌唱、求偶、交配、產卵和死亡。雌蟬產下蟬卵,蟬卵孵化成蛹,蟬蛹掉落泥土上,然後在泥土下度過另一個十七年。蟬兒的生命有誰在乎?上帝卻為牠們設計了精確無誤的生理時鐘,好保存牠們的種群。
今年毛毛蟲來晚了,螽斯來早了,五月的我異常忙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